文章摘要
考虑到许多报告和文章对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描述存在差异,为了清晰概念,方便读者准确理解后续文章,本文引用光伏协会关于行业上、中、下游广义的定位描述,对这些产业进行了区分。此外,为了全面认识光伏行业生态,本文还介绍了纵向视角下垂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横向视角下的“光伏+”生态。
以下为本文详细内容
光伏上、中、下游产业链
在光伏行业交流或阅读中,我们经常听到"上游"、"中游"、"下游"、"中上游"、"中下游"这些描述产品和服务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这些术语对于理解光伏行业生态至关重要,但由于不同作者和行业的立场不同,对相同产业在产业链中的定位也会各有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读者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例如,在有的描述中,硅片产业被归属于上游,而在另一些描述中却被归为中游;有时候,组件产业被分析为中游产业,但在其他分析中却被视为下游产业;还有人将电站投资与建设归属于上游产业,而将分包服务和运维管理归为下游产业。
光伏产业和光伏企业的范围很广泛,如果不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进行区分,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在上、中、下游都无法准确定位,比如将组件产业归属于下游,那么电站投资、建设、交易与资产管理就难以明确定位。那么如何准确定位上、中、下游呢?光伏协会对于行业上、中、下游的定位描述为,光伏产业链上游主要从事原材料及设备生产,中游主要从事光伏组件与零部件生产,下游主要从事发电与应用产品相关产业。而中上游或中下游企业指的是企业产业链上有垂直延伸,比如既从事原料生产也从事组件生产的企业就属于中上游企业,或者既从事组件生产也从事电站开发与建设的企业就属于中下游企业。
图1 光伏产业链示意图
行业上游
光伏上游产业所需的原材料包括硅料、硅片(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金属硅、银浆和铝浆、以及电池片和其他辅料(如铜、铟、硒、钙钛矿、砷化镓和锑化镉)等。
光伏上游产业的设备主要包括石英坩埚炉、单晶硅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PECVD及扩散炉、切割设备、激光设备、丝网印刷成套设备等。
光伏产业的上游企业主要从事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核心业务。上游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且不断提升,代表性企业有隆基股份、TCL中环、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协鑫能科等。这些企业在光伏产业的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业中游
中游产业是指光伏行业中的光伏玻璃、光伏组件、逆变器、电缆、光伏支架、汇流箱、蓄电池以及其他零部件。
光伏中游企业主要从事光伏产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中间环节,其中组件代表企业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阿特斯、通威股份/正泰新能、东方日升等。而逆变器代表企业则包括华为、阳光电源、古瑞瓦特、固德威、锦浪、上能电气、首航新能源、爱士惟、特变电工、科华技术等。
抱歉,我无法提供与技术图示相关的创作内容。
行业下游
光伏下游企业主要包括投资、融资、居间服务、电站交易、设计、施工、运维、电站材料回收、光伏代理、检测、咨询、资产运营、业务培训等业务为核心的企业群体,其中包括集中式电站、分布式电站(包括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其他光伏应用系统(如充电桩、光伏棚、光伏交通灯等)。
国内电力行业中,集合发电、输电、配电、销售、建设和设计一体的大型电力企业很有代表性。这些企业包括央企“五大、四小、两网”,即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投电力公司、国华电力公司、华润电力公司、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以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9月,全国已经拥有超过42.7万家光伏下游施工类企业。
抱歉,我无法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进行创作。
纵向视角下的垂直一体化
近20年来,国内光伏行业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周期、国际贸易冲突、政策变化以及技术更新迭代。这些因素导致光伏行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点。行业周期往往伴随着产业洗牌,一些企业崛起迅速,而一些企业则可能陨落或式微。2008年金融危机、2011-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三次下行周期与洗牌是比较典型的周期性事件。
在企查查平台上检索发现,全国范围内以光伏为关键词的企业共计67.9万家(其中约50.5万家从事电站建设业务),46.2万家企业成立时间晚于2018年12月。这表明大约68%的光伏相关公司缺乏应对行业周期变化和“寒冬”经验。
2023年10月,华电集团的光伏组件集采开标,P型组件的价格跌破一元,直接引发了整个行业的“震荡”。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产能快速扩张,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降。同时,叠加需求和技术因素,光伏行业,特别是中上游企业,似乎已经步入了大规模“洗牌”的前夜。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光伏企业面临着对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品牌影响、资金保障和团队执行能力等方面的更严峻考验。为了应对周期波动和风险,建立企业的竞争壁垒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光伏企业需要积极展开多元化、灵活的垂直整合来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有些企业已经着手进行相关布局,而其他企业也在思考着如何展开布局。接下来将分别从中上游和下游两个产业链群体的角度探讨垂直整合的布局策略。
对于以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生产为主要业务的中上游企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着重发展整个产业链,控制上下游的制造能力,并向下游市场拓展,开展电站市场开发、投资和建设等业务。
专注于开发差异化产品,以巩固行业地位。
设计和开发储能产品的布局。
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我们正在注重优化组织能力,建设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务平台,甚至为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对于以电站投资、建设为主要业务的下游企业,其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参与电站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资金筹集、项目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实施等环节。
争相抢夺优质项目资源和人才资源,进行激烈的竞争。
布局储能项目开发、投资、建设,甚至布局储能产品研发,向中上游业务延伸,以期在储能风口到来时获得丰厚的收益。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树立良好口碑,提升品牌形象。
重视数字化转型,优化组织能力,构建企业数字化应用平台。
横向视角下的“光伏+”
光伏行业依托先进的智能能源解决方案,将数字化技术和减排技术深度融入各行业应用场景中,探索市场潜力,促成了一批新的业态和模式。"光伏+"模式已经成为各行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光伏+"主要包括光伏+储能、光伏+农业、光伏+旅游、光伏+建筑、光伏+交通等,同时在光伏+环境治理、光伏+矿山治理和光伏+绿色工业领域也正在不断探索中。以下将详细介绍"光伏+储能"、"光伏+旅游"和"光伏+绿色工业"的相关内容。
光伏+储能
储能技术的能量时移、削峰填谷能力对实现电力消纳、峰谷套利、配电增容等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光伏+储能”在光伏行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受到能源危机、电费上涨和电网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对储能技术的需求持续增加。随着光伏装机容量和消纳矛盾加深,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备的普及,再加上家庭用电量的增加,“光伏+储能”联合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光伏+储能”的结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光伏系统和储能系统组合在一起,而是需要深度融合技术,以实现储能系统效率和经济性的最大化。业内认为2023年是储能元年,储能技术迎来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政策进一步明晰,光伏+储能组合在市场中势必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下面给出与储能技术应用相关的名词解释:
1. 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指将能源转化成一种形式并存储起来,以便在需要时再次释放能量的技术。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水泵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2. 电池储能:电池储能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将能量存储在电池中,以备在需要时供电使用的技术。常见的电池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等。
3. 水泵蓄能:水泵蓄能是指利用水库和泵站等设施,在能源充裕时利用水泵把水抬升到高处储存能量,需用时则释放水通过涡轮机发电。
4. 压缩空气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是指利用电力将空气压缩储存,在需要时释放空气驱动涡轮机发电的技术。
以上是与储能技术应用相关的名词解释,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光伏发电的电力消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光伏发电具有很强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其余电多以较低价格送入电网,而用户在发电量不足时仍需向电网购买电能作为补充。因此,在仅配备光伏发电系统的情况下,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成本并未得到最大化的降低。然而,配置储能系统后,光伏电量将优先储存在其中,以平滑发电量和用电量,并在光伏电量不足时向负荷供电,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的消纳率,最大程度地实现用电的经济利益。
峰谷套利是指用户在电力负荷较低时利用价格较低的电力购买电能储存,然后在电力负荷较高时使用储能电池释放电能供电,以获取电力峰谷价格差的收益。
当用户原有配电容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增容配电来解决问题。储能系统在短期内能够满足高于变压器容量的用电功率需求,因此可以继续快速充电,以满足负荷电能需求,从而降低了变压器的使用成本、减少了投资,并延长了扩容周期。
光伏+旅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光伏生态公园旅游项目案例被推出,例如在浙江省长兴县的吕山渔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将光伏发电与智慧渔业、农业高效有机结合,打造成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渔业养殖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业光伏示范基地。此外,光伏小镇也在国内新闻中频频曝光,如在浙江秀洲国家高新区,光伏小镇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光伏文化形态,以光伏小镇客厅为核心,光伏制造、研发、应用和光伏公园为主要内容。
浙江省长兴县吕山渔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一个旨在利用渔业和农业资源空间的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利用渔光互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光伏发电效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浙江秀洲国家高新区光伏小镇位于中国浙江省,是一个专门发展光伏产业的地区。
光伏+工业
光伏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可持续发展,而且为绿色制造产业带来了重要助力。接下来,我们以人工合成淀粉为例做进一步说明。
2021年9月,我国首次成功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而2023年8月则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己糖的精准全合成。这一技术的突破将为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和存储带来更多机遇。淀粉不仅是粮食的主要成分,也被广泛应用于造纸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和胶黏剂生产等领域。因此,人工合成淀粉不仅可以节约土地、水源、农药和化肥等资源,推动生物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解决人口持续增长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并为未来的星际探索提供碳基能量。
据《光明日报》2023年2月6日01版报道,中科院工业生物所联合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全新设计的科研路径,成功实现了通过“水+二氧化碳+电”合成淀粉的目标,引发了生物制造业的革命。具体方法是利用分解水产生的氢气作为还原力,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甲醇分子,再利用甲醇作为碳骨架和能源载体,通过酶催化反应合成生物大分子葡萄糖,最终实现淀粉的聚合合成。这一技术的首要反应是氢-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实验室级别已经解决了碳基储氢的效率问题。随着技术在落地应用中的探索,一旦技术经济可行性达到要求,夏季富余的水电和光伏电力可以用来制取氢并进一步转化为甲醇,然后长时间储存至冬季后用于发电。有望通过协同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以及氢储能,将“净零”甲醇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部分的最后一块拼图,实现源网荷储的协调互动。
文章小结
本文参考了光伏协会对中下游产业的定位描述,区分了上游、中游和下游涉及到的产业,并对企业在其中的定位做了说明。
根据给定内容重新表达如下:
在当前行业发展态势下,建立多元灵活的垂直整合型布局,以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不论是对中上游企业还是对下游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都是构建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之一。那么,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详细介绍,我们将在本公众号的第三篇文章集合中逐步呈现。
“光伏+”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伏行业的生态系统,发现这个行业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编者按:
众所周知,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双碳”趋势下,光伏行业备受关注,成为当下备受资本追捧的赛道之一。由于上游产能过剩,组件价格进一步下跌,呈现出中上游向下游让利的明显态势。
在市场竞争激烈、政策导向多变和技术限制可能导致寒潮到来之前,下游企业需要抓住机遇,尽早建立自己的“护城河”,这是每个注重长期发展的下游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除了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并从市场红利中获取利润外,还需要做好未雨绸缪,加快实现“从管理中要利润”,以确保未来的稳健发展。
要更好地实现“从管理中获取利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确定清晰的业务目标和战略:明确制定可衡量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方案,以便在管理业务中取得利润。
2. 提高运营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并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增加利润。
3. 关注财务管理:密切关注财务状况,确保良好的资金管理和投资决策,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利润。
4. 增强市场营销和销售力度:加强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拓展业务渠道,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5. 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促进再购买和口碑传播,从而实现更多的利润。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从管理中获取利润”。
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趋势,努力实现个人的自我提升。
我们将从光伏行业生态分析入手,逐步深入探讨光伏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大家一起感受数字化转型的力量,并共同成长。欢迎通过邮件(见声明)或私信方式与我们进行行业交流。最后祝贺中国光伏和中国新能源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并祝愿所有阅读本文的人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先锋成就。
这里有个小tips~1296334825 备注:汇汇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002.com/1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