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政权的育儿支援金反而是带来婚姻消灭·少子化促进结果的最坏的政策

岸田政权的育儿支援金反而是带来婚姻消灭·少子化促进结果的最坏的政策

在接受记者团采访时,岸田文雄首相(=2024年2月27日)在首相官邸表示:“这样的话,不是以少子化对策为名进行了欺骗增税吗?”

2月16日内阁会议通过的“不同维度的少子化对策”的相关法案,在SNS上引起了这样巨大的谴责。

在接受记者团采访时,岸田文雄首相(=2024年2月27日)在首相官邸此次的法案中,除了扩充儿童津贴和充实产假补助金之外,还加入了“儿童人人都去园制度”的导入等内容。 同时,作为这些政策的财源,虽然明确记载了要创立“儿童育儿支援金制度”,但谴责的目的正是集中在这里。

关于“育儿支援金”,岸田首相反复发表了“不会增加实质性的社会保险负担”的发言,因为无论谁怎么看都是“负担增加”,是“增税”。

本以为征收这笔支援金的费用是每人每月500日元或第一年300日元等,结果却发现每月超过1000日元等少子化担当大臣的答辩突然变了,甚至连到底什么是正确的都不知道。 无论如何,支援金的征收额,从现在开始每年都会一点一点地提高,总有一天会膨胀到当初数倍的金额,这一点是没错的吧。

从至今为止的社会保险费负担增加的推移来看,这一点就很明显了。 就像“从小处开始大幅征收的绝对不能解约的subscask”。

■在“不同维度的少子化对策”导致出生数量没有增加的当初,作为政府的少子化对策,儿童津贴的扩充被大肆宣传的时候,甚至连育儿家庭的人都对这个政府的“发放之后再征收的话就不用从一开始就发放了”这样的呼声也有

那是吧。 在儿童津贴的金额和对象年龄扩大的情况下,为了抵消其支付金额,少年抚养扣除等被废除或缩小了。 另一方面,包括税金和社会保险费等在内的国民负担率每年都在上升。

这次的“育儿支援金”也是将各地征收的东西暂时存储在黑匣子中后进行分配的规定方案,但征收的金额中有多少会被浪费用于权利和中途退学,这一点还不清楚。 既然要做那种事,那当然想说“不要从一开始就拿走”。

从这个“二次元的少子化对策”被提出之初,我在本连载中也多次写到,向育儿支援一边倒的少子化对策,与本来的少子化对策的出生增加没有关系。

■“少子化对策向北欧学习”说到底,育儿支援无论是不是少子化都应该做,这和为了增加出生的少子化对策完全是两回事。 至少从至今为止的过去的实际成绩来看,也没有发现如果充实育儿支援的话,出生数量就会增加的因果关系。

恰恰相反,2007年少子化担当大臣创立以来,所谓的儿童津贴等家庭相关政府支出GDP比持续上升,并扩充到比1995年增加了2倍。 尽管预算翻了两番,出生人数反而减少了4成。 如果这是民营公司的事业项目的话,会被重新评估为大失败的事业,负责人会被更换吧。

我不是想说削减家庭相关的政府支出。 但是,媒体把“这个家庭相关政府支出预算比北欧低,所以日本才会少子化”、“把这个预算提高到北欧水平的比率就可以解决少子化”等毫无根据的言论作为“有识之士的见解”等进行了大量报道,我认为媒体的责任也很大。 即使只做预算,出生人数也不会增加。

■政府支出是日本的1.7倍,孩子也没有增加。顺便说一下,一直被广泛学习的北欧芬兰的家庭相关政府支出GDP比为2019年的实际成绩2.9%,这是同年日本的1.7倍,但是应该超出了预算的芬兰2023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 看了这个就知道,并不是说只要投入预算就能增加出生数量之类的话。

关于芬兰的少子化,该国家庭联盟人口研究所的安娜·罗特基尔希说:“芬兰的家庭支援政策虽然对有孩子的家庭有效果,但并没有导致出生率上升的初衷。”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事实认识

当然,现在日本出生减少的原因,首要原因是生育对象年龄的女性绝对人口在减少。在日本,本应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到零年代初发生的第3次婴儿潮(第2次婴儿潮中出生的孩子们成为父母的时期,出生会增加

再加上绝对人口在减少,未婚化而不生孩子的女性也在增加( 2020年日本女性的终身无子率为27% ),人口减少和非婚化双重打击下的“少母化”是现在出生减少的主要原因。 与1985年相比,生了一个或多个孩子的女性数量减少了60%。 无论怎么倒立,出生数都不会增加。

■只能增加20多岁的婚姻数……而且,虽然也有上述内容,但出生减少与婚姻减少完全相关联。 因为在婚外子极端少的日本不结婚就不生孩子。 反过来说,根据2021年出生动向基本调查,结婚持续15年以上的夫妇平均生育1.9个孩子(完结出生婴儿数)。

另外,即使不持续15年,即使包括离婚的部分在内,只要达成一项婚姻,就会生下1.5?1.6个孩子,这种倾向持续了20年以上(发生婚姻、出生数)。 也就是说,只要增加一个婚姻就能出生1.5人,为了增加出生数量,以增加婚姻为目标是正确的。 而且,从与出生相关的婚姻的观点来看,有必要增加20多岁的婚姻。

虽然经常被拿来和法国的出生率进行比较,但是日本和法国的出生率的大部分差异是20多岁的出生率的差异。 相对于法国20多岁出生率0.78,日本只有0.48。 那个差距有0.3。 如果日本20多岁的出生率与法国持平的话,那么日本的出生率仅这一点就将从1.26上升到1.56。

■“年轻人在20多岁时不能结婚”的问题实际上效果更好。 因为20多岁生第一个孩子会导致提前生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 这一点从出生率世界最底层的韩国20多岁的出生率极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 日本20多岁的婚姻出生减少意味着走和韩国一样的道路。

总之,出生减少是指“20多岁的年轻人在20多岁时不能结婚的问题”。

但是,为了增加婚姻数量,还有其他应该在那里跨越的障碍。 严格来说,有社会环境方面和经济环境方面两种,但由于文字数的关系,本文将谈谈后者的经济环境方面。

20多岁的婚姻减少的理由是“即将结婚生子的20多岁年轻人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因该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年轻人的心理问题”。

从1996年到2022年,将1996年的数值作为1来看20多岁的收入和婚姻数、出生数等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图表2 )。

■经济不安→对未来的不安→谈不上恋爱的20多岁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从1996年以后一次也没有回到那个水平。 其最大的理由是,从税收、社会保险费等票面工资中扣除的比例上升到了两倍以上。 工资本来就很少,再加上被吸引的比例多,到手的机会减少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从内阁府“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中得知“对今后的收入等经济状况感到不安”的20多岁的人的比例在此期间急剧增加,到2022年达到了67%。

可以看出,这个负担率和不安率越增加,婚姻和出生都越减少,产生了完全强的负相关。 在赚不到多少钱的情况下,别说恋爱和结婚,连自己一个人的生活都很努力的20多岁的年轻人,正因为这种现状,对自己将来的经济越来越不安。

当然,20多岁的年轻人中,也有在大企业就职,有着比这20多岁中位数多一倍以上津贴的优裕阶层吧。 但是,那只是一部分,到手的中位数还没有达到300万日元这一点更为异常。

■毋庸置疑,■2020年代将是“结婚冰河期”时代,但对于选择不结婚的非婚年轻人,我们并不勉强推荐结婚。 我认为这种意愿受到尊重,所以对于“想结婚却不行”的非本意未婚年轻人需要关注。

政府2023年6月出台的《儿童未来战略方针》中,三个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增加年轻一代的收入”。 这完全没错,那个课题认识也没有错。

但是,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增加年轻一代收入”的方案,相反,“育儿支援金”等本来就很少的年轻人的收入越来越少。 所做的是与理念完全相反的“减少年轻一代的收入”。 这样的话就是“婚姻消灭·少子化促进政策”吧。

这不仅仅是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的问题,现在正在养育孩子的家庭的孩子在长大成人的20年后,会成为让他们痛苦的巨大负担。 现在,如果放任这个问题不管的话,我认为后世2020年代将是被称为“结婚冰河期”的时代。

———-荒川和久专栏作家·单身研究家·solo社会论及非婚化单身生活者研究的第一人,多次出演电视、广播、新闻、杂志、网络媒体等。 从海外也受到了关注。 他的著作有《“无处可去”的人们·超个人社会中的幸福社区论》(小学馆新书)、《不知道就糟糕的个人社会营销的本质》(朝日出版)、《婚姻灭亡》(朝日出版)、《个人经济的袭来》(鳄书pluboook ) 有《不结婚的男人们》(发现者手机)、《“一个人生活”是理所当然的社会》(中野信子共着·发现者文蒂万)。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9633482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002.com/1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