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光源氏和藤壶的相逢不是故事的根基……因在哪里划分而完全不同的源氏物语的深奥
来自版画《古今姬鉴》的“紫式部”(※本文是源氏物语研究会=编《紫式部与源氏物语之谜》( President公司)的一部分重新编辑而成。
与版画《古今姬鉴》相比,“紫式部”(■紫式部是个什么样的女性,无论是因为冷眼旁观,还是因为不知不觉中被云彩遮住,紫式部创作的这首和歌,尽管久违地见面了,但一眨眼就回去了“你” 乍一看像是男女之间的交流,但对方是青梅竹马的女性。 甚至有人指出,紫式部比男性对女性更感兴趣。
与此相对,翻阅广泛的族谱集《尊卑语境》,就会发现“御堂关白道长妾”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记述。 紫式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性呢?
■“紫式部”俗称,要消除这个不知道真名的疑问,很难用普通的办法。 其实,连广为人知的“紫式部”这个称呼都是俗称,并不是在她生前使用的。 从《荣花物语》等可以确认原来的妻子名字是“藤式部”。 在宫中工作时使用的妻子名,大多是从家长或丈夫的官职中命名的。
藤式部的话,被认为是因为父亲藤原临时是式部的丞相而得名。 关于她的真名,《御堂关白记》等书中曾有指出是不是“藤原香子”的说法,但存在赞成与反对两种意见,至今未能定论。
那么,“紫式部”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呢? 宽弘5年( 1008年),在宫中举行庆祝宴会时,贵族藤原公任对他说“若紫先生来了吗”,《紫式部日记》中有这样的记录。 据此,可以推测出在这个阶段“紫式部”的名字还没有渗透进去。
“紫式部”的名字是在《紫色的故事》(源氏物语)普及的过程中,从写下这个的仪式部的意义上来说,逐渐传播开来的。
■“源氏物语”的标题在不同的时代有各种各样,同样,“源氏物语”的标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紫文”“紫史”“源语”…… 这些都是用来指代“源氏物语”的词语。 这是仿照汉文形式的,主要在江户时代以后使用。
这样,我们理所当然地称呼为“源氏物语”的故事,曾经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名字。 实际上,《紫式部日记》中记载了“源氏的故事”的称呼。 此外,《更级日记》和前田家收藏的《水镜》等在平安末期之前成立的作品中,也记载了同样的称呼。 与此相对,江户时代的国学者山冈浚明主张,“源氏的故事”是后世的称呼,“紫色的故事”是本来的。
除此之外,天台僧澄宪创作的《源氏一品经》中记载了“光源氏的故事”的称呼,以《吾妻鉴》为首的镰仓时代的史料中记载了“光源氏物语”的称呼。
关于能够确认各种各样的称呼的理由,也有人认为这可能都不是作者自己命名的书名。
■故事的主轴是“光源氏和藤壶的奸情”吗?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故事的构成和主题吧。 故事中发生的第一件重大事件,就是光源氏和藤壶的奸情吧。 这个第一奸淫事件与第二、第三事件也有因果关系。 因为有人提出了“源氏物语”的构成主轴在于奸淫事件这一有点令人震惊的说法。
虽然“源氏物语”往往被认为是一部宏大的大河小说,但仔细理解其内容后,就会发现是由几个主题不同的部分组成的。 这个故事里有多卷被分类为“并排卷”,有一种说法是,这些是为了描写故事中的某个事件和同时发生的另一个事件而产生的外传。 也就是说,这部五十四帖是以光源氏为主人公的系列的包括派生在内的完整版。
■与谢野晶子提出的新颖的两部分构成学说长期以来,国文学者们对于故事的主轴在哪里找到、如何理解故事的内容都费尽了心思。 比较一下各种各样的说法吧。
如果重视光源氏这个主人公的存在,一般会认为以他的死为界,故事由两个部分构成吧。 以“桐壶”至“幻”为前篇,“匂宫”至“梦浮桥”为后篇的二部构想说,是最简单的理解方式。 前篇以平安京为舞台的光源氏的华丽故事,后篇以宇治为舞台的熏君的寂寞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此,歌人与谢野晶子提出了将《桐壶》至《藤里叶》视为前篇,将《若菜》以后视为后篇的打破常规的二部构想学说。 曰:前篇是光源氏在极尽荣华之时结束的,而其荣华开始黯淡的后篇则构想出了“具有新意的爱情小说”。
更令人惊讶的是,与前篇相比,后篇更“冗长”“不成熟”,推测会成为别人的手笔吧。 姑且不论别人说的是非,用“藤里叶”来结尾前篇的想法,对后述的三部构想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石山师香笔源氏物语八景(■“在哪里划分”是朴素但重要的讨论,而对二部构想说持批判态度的论者则重视从“桐壶”到“若菜”一贯的因果报应之理。 正如开头所述,我认为光源氏和藤壶的奸情是柏木和女三宫的奸情所回报的,这种对应关系在故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源氏物语研究会=编《紫式部和源氏物语之谜》( President公司)现在,被广泛接受的是五十四帖由三部分构成的三部构想说。 第一部描写光源氏从诞生到繁荣的三十三帖(从第一帖《桐壶》到第三十三帖《藤里叶》),第二部描写光源氏人生阴影的八帖(从第三十四帖《若菜上》到第四十一帖《幻》),第三部描写没有光源氏的世界的十三帖
另外,将只存在卷名的“云隐”作为一帖的情况下,将“若菜上”、“若菜下”作为“若菜”计算在一帖中。
提倡三部构想说的《源氏物语》研究大家池田龟鉴主张,通过将第一部的光源氏的故事和第三部的熏大将的故事进行对照,将结合部引入第二部的柏木的故事中,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 乍一看很朴素的构想论,但也是解决紫式部想通过故事传达什么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一个重要的讨论。
———-北山圆香作家1994年生于京都市。 男性。 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结业。 专业是日本近世村落史。 特别是身份、族谱、由来、差别等。 此外,以文学、亚文化为中心执笔。 主要投稿地址是《历史街道》、《文春在线》等。 分担执笔的著作有《紫式部和源氏物语之谜》( President公司)。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002.com/16369.html